硕士、博士都开始卷铁路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2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30

目前的就业形势真是卷到了极致,没有最卷,只有更卷!

2024年某国企的招聘公示引发了哗然,北大博士与普通本科生在拟录取名单上并肩而立。

无独有偶,2024年上海铁路局共招聘员工3768人,其中大学专科2769人,大学本科742人,硕士研究生256人,博士研究生1人。

铁路这种讲究服从和标准化作业的运输企业,真不知道研究生来了能研究出什么来。

上海铁路局负责招聘的某领导曾经说,其实本科生来铁路就已经大材小用了,大多数铁路岗位最适合的应该是专科生,可是从最近几年应聘的情况看,成百上千的研究生也来应聘,甚至不乏博士研究生的身影,而我们需求量最大的是专科生,一线技能操作岗位是用人需求最大的。

其实,就在不远的过去,中专生进铁路就是“干部”身份,而很多一线操作岗位技校生足以胜任,那个时候的本科生就业目标是设计院,铁科院,至少也是机车车辆厂的设计工程师,而如今,本科来了基本也是工人岗,好多本科生干的是过去技校生的活,真不知道这些研究生来了干什么。

也许干什么岗位对他们来说不重要,学以致用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用学历敲开铁路的大门就够了。这也就造成了近二十年来“学历”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“贬值”。物以稀为贵,如今每年一千多万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的涌入有限的就业市场,一场学历的“通货膨胀”正在上演。

评论区瞬间沸腾了:"现在进体制要博士起步,我爷爷当年聋哑都能当村干部!"这条被点赞12万次的留言,揭开了一个被尘封的时代真相。在十年断层之后,中国曾存在过人类历史上最魔幻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机会。

1976年到1983年参加工作的人,他们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幸运的一批人,即1960年左右(1956-1963)出生的人,时代给了他们超出以往任何时候的“超额红利”如果混得不好纯属个人见识和能力问题。

有网友说:“别的我没法说,我只记得我们大院里有个人大字不识,但是在农机站修一手柴油机的活,被当时的宝鸡机务段直接接收去修内燃机车!”要知道现在要想进铁路,最少大专起步,而且面试,笔试,初试,复试一路过关斩将才能胜出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,某县教育局的档案里赫然记载着这样的录用标准:"能完整背诵《纪念白求恩》者优先录取"。这不是野史轶闻,而是无数"文盲教师"诞生的真实注脚。

在江西某乡村小学,67岁的李老师至今保留着1982年的聘书,上面工整书写着"该同志能认识800个汉字,符合民办教师标准"。

那个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剧烈的人才断层,高考中断十年导致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才

断层,而随着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国营单位业务扩张急需填补岗位。这种供需关系的极端失衡,造就了空前绝后的用人标准。那是一个你稍微有点文化,就机会遍地的年代,根本不需要什么“学历”,如果你还有点“学历”那基本无敌天下了,当年有句话叫做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!”

山东某退休干部,76岁的王建国展示了1975年的工作证。这位初中毕业的老人,凭借帮公社书记誊写大字报的经历,竟在县供销社谋得会计职位。"当年领导说会打算盘就是文化人",他摩挲着泛黄的证件苦笑。这种用人逻辑在今天看来近乎荒诞,但在当时却是人才断层的必然结果。

1980年全国国有企业职工总数较1965年增长178%,而同期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增加23万人,供需缺口达到惊人的1:47。

在河北某电力世家,退休电工老张讲述的故事更具黑色幽默。1978年全县电路改造,他因在动员会上说出"电线冒火不能用手抓"的常识,当场被任命为技术员。"那时候县里懂电的只有两个劳改释放人员,领导说根正苗红最重要。"这种用人标准的迫切性,在医疗系统达到顶峰。某三甲医院退休院长坦言,他们科室1970年代末"最好的外科大夫"原是肉联厂屠宰工,"领导看他杀猪下刀准,就调来给病人开刀"。

这种近乎疯狂的“招贤纳士”的背后,是特殊历史时期对人才的极度渴求。

这种疯狂在1990年代末开始退潮。随着1998年大学扩招的开始和1998年国企改革,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从2000年开始快速增加,十年间暴涨40倍。曾经"会写字就能进机关"的时代,逐渐演变为"千军万马过独木桥"的公务员考试的惨烈竞争。这种竞争,也将学历卷的越来越高,道理很简单,大家都看到了高学历的好处,不仅自己卷,还带着下一代继续卷,有需求就有市场,于是乎,各种辅导机构遍地开花,各种出国留学纷纷而至,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。但是,物极必反,卷到最后总有卷不动的那一天。

某部委人事处长透露,现在整理档案时常见父子两代履历的戏剧性对比。父亲那栏写着"高小毕业",儿子这栏却是"常春藤硕士"。

站在历史的长河回望,今天的年轻人在拼命卷学历,卷职称,卷996加班时,属于昨天的老年人们正在广场上跳着欢快的广场舞。疲于奔命的年轻人和悠闲自得的老年人们,代表两个时代的剪影在时空中交错,构成中国社会最深刻的代际图谱。



上一篇:花不尽,月无穷,两心同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亚冠比赛推荐什么球队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